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,部分功能將無法呈現。

:::

教學課程 Courses

:::

專欄文章
  • 標題:一切皆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
  • 公告日期:2006-04-16
  • 裝飾性圖片

    當前在大乘佛教的國家,許多蓮友都很歡喜修學「西方極樂淨土法門」,所以淨土法門對大家而言,並不陌生。現在我們來看一下,修習忍辱和我們修學淨土法門有何相關性?



    ○整部《入菩薩行論》中,「安忍品」的偈頌非常多,總共有134頌,安忍的法門是不易修持的;但在大乘菩薩道的修行過程中,他們卻是非常的重要。

    【習氣分三類】

   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許多無量劫所累積的習氣,「習氣」是今生或多生的習慣,而養成的一種氣質。習氣大約可分為三類:1.只有自己知道。 2.自己不知道,但別人知道;所謂: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。」3.自己與別人都不知道,只有業力現前時,才恍然大悟地知道。第三類最微細,也最應小心,有時會不小心而破戒,或甚至轉成為外道。

    【反求諸己】

    因為眾生無量劫的習氣所影響,通常都是在保護自己下,而傷害他人多;從《百法明門論》中,就可以知道:惡心所、比善心所,多很多。所以在公司或家庭中,當對朋友、親人,尤其是因利益而強烈產生排斥感、或分別心時,要特別小心自我反省;大部份是自己迷失的多,而非總是歸究為:都是他人的問題。佛法上講的是心地法門,也就是時時要「反求諸己」。怎樣放下你的排斥感,放下你對敵人的瞋恨心,是修行所應面對的很重要的課題;所以,甚至要對敵人,修學忍辱波羅蜜是很重要。

    【調伏我們的內心】

    其實在《入菩薩行論》及所有的大乘佛法中,常常所講的主要的內容:就是「調伏我們的內心」。又如,就像在《華嚴經、淨行品》中有一段説到:僧眾出去托缽,假設托到空缽,要不生煩惱。然而,應生起「當願眾生,身心清淨,空無煩惱」的願心;若托到滿缽,也不要太貪心,而應當發願,「願一切眾生,能滿一切善法,滿一切眾生的願。」這就是要我們常常樂觀思考並修持的重點。

    【順逆境時】

    對於碰到罵我們的人,或讚美我們的敵人的眾生,就當修習「忍辱波羅密」;並且,要知道他們也是眾生,也有佛性;我們不是都發願,眾生無邊誓願度嗎?甚至應用在般若法門,觀照聲音也是無自性;但要注意的是,千萬不要以為「一皮天下無難事」,這是無明愚癡的想法。至於遇到讚美時,要瞭解:凡事「無所求」,以及禪宗的「水過了無痕」的道理;這也是修持空觀的概念,心不要被外境誘惑,應當思惟:這是真正考驗我的修持功夫。有時逆境易覺察;反而,順境不易覺察。

    當您的修持中,能少一分排斥心、或分別心時,才會顯出你有更高的清淨智慧;進一步,在日常生活中,懂得拿捏尺寸和人如何相處;假如人家計較,你也計較,以牙還牙,那何時才能了結無有窮盡的循環惡業呢?

    【小結】

    學佛的目的,是念念要求自己及他人的解脫啊!一般世俗人,都以為佛法很消極;其實,它是很積極,而且修行的路是很長遠的。所以不要忘記:遇到如意的事,應當發願,願一切眾生,都能滿自己的願;遇不如意時,則更應當發願,願一切眾生,永離一切障礙。

    【四念處】

    修忍辱的內涵中,在南、北及藏傳佛教所強調的內容,則有些不同。簡言之,在南傳佛教中,修忍辱的法門,則以四念處的「身、受、心、法」為主。例如:打坐盤腿,腳的酸、痛、麻、癢,這些都要觀修忍辱行;若這樣都不能忍耐,當死亡來臨,四大分解時,不是更痛苦嗎?所以是從身、受、心、法去修忍辱。

    【歷事練心】

    在大乘佛教及藏傳佛教中,也修身、受、心、法的內容,但主要是:以跟別人的互動過程中,來修安忍波羅密。因為眾生各式各樣,就像俗話所說:「一粒米養百樣人」,有善良的人,也有很狡猾、很殘暴的眾生。所以大乘及藏傳佛教中,是在境界上,及人事的相處上磨練與修持,藉著「歷事練心」來修學忍辱行。

    例如,我們常說八苦之一:「怨憎會苦」;也常聽許多蓮友們會說:「我跟這個人沒有善緣!」,那麼修行的重點:就要想辦法,去改變現在不好的情況。除了,要發廣大的悲願心,去感化與關懷他們之外;見面時,應多保持微笑,希望轉變為善的增上緣。同時在每日的念佛誦經的修持中,我們更應該常常觀修:「他就在你旁邊,和你一起做功課;也進一步,觀想慈悲的佛陀,不斷地放光照著你們,而漸漸地,使原本他是很瞋恨的臉,慢慢地轉變為平靜的臉,最後轉為完全微笑的臉。」這樣,你們過去彼此惡的業力,才會漸漸地改變;並且成為成佛道上,有緣的菩提眷屬。舉例而言,就像佛陀過去生中,有五百世,都做過忍辱仙人一樣,他就是一位很難得,並且很值得眾生學習的好典範。

    【唯識四緣】

    進一步而言,若以唯識學來看,出現敵人,讓我們能修學忍辱,這是站在「逆增上緣」來說。就「親因緣」來講,是自己內心應該常常自我提醒,對外境不能有恨意,而且要常常保持正念與正知。就「所緣緣」來講,就是指我們,對於所遇到的敵人或逆境,反而應該生起感恩的心。最後,要不疲不厭地、接受各種挑戰,就算遇到再大挫折,也不會被打倒,而長遠地堅持下去,這就是屬於「等無間緣」。所以以上四種緣都具足時,修行人才能做到:藉著「歷事練心」,來修學忍辱波羅密。這是很重要的修行關鍵與核心。

    ○【是心作佛】

    當前在大乘佛教的國家,許多蓮友都很歡喜修學「西方極樂淨土法門」,所以淨土法門對大家而言,並不陌生。現在我們來看一下,修習忍辱和我們修學淨土法門有何相關性?

    《觀無量壽經》有云: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。」淨土法門之所以殊勝,是因為以現前這顆凡夫的心,很虔敬地念佛號;並且,仰仗阿彌陀佛的萬德弘名加持,即可將凡夫心轉變為佛心,這是其殊勝之處。《阿彌陀經》有云:「彼佛光明無量,照十方國,無所障礙,是故號為阿彌陀」。彼佛即阿彌陀佛,光明無量,阿彌陀為無量光無量壽,光代表智慧;壽代表壽命、福報,佛光能夠遍照十方、無量無邊的佛國土,没有任何的障礙,所以稱為阿彌陀。請問阿彌陀佛的光明,照不照這個娑婆世界呢?照不照我們這個講堂呢?照不照你的頭頂呢?

    【山越阿彌陀】

    日本人曾經造了一幅佛像,叫做:「山越阿彌陀(yamagoe no Amida)」。即是依照此經文:「阿彌陀佛,照十方國沒有障礙」的理念而構圖的。在《大阿彌陀經》中,是說:「阿彌陀佛的光明,是可超越鐵圍山、及一切的山脈。」所以,在圖像學的表達中,呈現出:阿彌陀佛是從山裡而升起,這表示阿彌陀佛的光明,是可以穿破一切障礙,由山裡升起非常高大,並且有二位菩薩:觀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。」所以叫做山越阿彌陀,這是幅日本的國寶畫作。

    【修持的關鍵】

    這樣的概念對我們的修行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提示:就是真正念佛的人,不但嘴巴要很認真念佛的名號;同時,意念上還要常常觀想:「一切都阿彌陀佛變化所作」。阿彌陀佛是無量光,遍照十方無所障礙的;換句話說,阿彌陀佛照著我們這個娑婆世界,也照著我們的頭頂,那麼請問我們這個世界所有的一切人事物,是不是也在阿彌陀的佛光下攝受著呢?答案:「是的!遍照一切處所的。」

    【善觀自心】

    可是我們這個世界,有清淨的、也有不清淨的;一般的念佛人,總覺得清淨的,才是佛菩薩變現的;其實我要告訴各位真話,不清淨的也是佛菩薩變現的。例如,你這一生好與不好的種種因緣,也都是阿彌陀佛,變現出來考驗你的道業的。很多的念佛人,都只是壓抑自己與強忍境界,想著我怎麼歹命;遇到好的時候,很過度的高興,然後就把佛菩薩給丟了;遇到不好時,就抱怨佛菩薩不靈,佛菩薩沒有保佑他。事實上,這樣的想法還是非常的粗淺,你真正了解阿彌陀佛的法身,光明無量,遍照十方國,無所障礙;這個世界好與不好,其實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。所以,你應該轉個念頭,真正念佛得力的人,他碰到好的,知道是阿彌陀佛來考驗我;碰到不好的、吃苦、讓人侮辱、打罵等等,這也是阿彌陀佛來考驗你,希望在這一生中,成就你的忍辱波羅蜜啊!

    【願心不退】

    《阿彌陀經》亦有提到:「不可以少善根、福德、因緣,得生彼國」。要去極樂世界,的確要有大善根、大福德、大因緣,你這一生願發起菩提心,行菩薩道,不要總認為行菩薩道,一切都順利;這個娑婆世界,本來就是個五濁惡世的業力所顯現,本來就是有很多的惡緣與逆境。我們世間話也都常說: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。那麼請問「逆緣」呢?講到究竟處,它的本質也是空性。但是假如你會用心的話,逆緣來時,你才會知道,其實他真正是阿彌陀佛所變化出來成就你的道業的。這有如禪宗比喻:坐蒲團層層脫落,把你的習氣層層剝落,你現在要去極樂世界做佛,十方諸佛都要讚嘆你,不管你是上中下輩往生,你不是都要經過千錘百鍊,進而積聚大善根、大福德、大因緣才能去嗎?為什麼遇到逆境時,就退了道心呢?為什麼遇到逆境時,就不相信佛菩薩呢?

    【舉例而證】

    我(心宏法師)真誠地與各位分享:我這輩子出家前,曾經因為精進地誦《地藏經》,而夢過地藏菩薩,現比丘身來度我;可是我這輩子,還未見過西方三聖;我也常勸人,唸觀世音菩薩、或六字大明咒;也為有緣的人皈依,很多人都精進地念佛,而且都比我有感應。可是,我對西方極樂世界,從不懷疑,也從不退轉道心;或許阿彌陀佛想,我還是個乖寶寶,自己現在暫時可以獨立了,十方有很多無量的眾生,都還須要他慈悲地救度,當然因緣成熟的時候,諸佛菩薩一定會現身的。所以絕對不要對三寶,產生懷疑與動搖。

    ○【知見動搖】

    現在,很多的修行人,遇到逆境的時候,就容易退了道心;心裡就想「唉!唸了二、三十年的阿彌陀佛,淨土其實是騙人的。」錯!不要這麼想,要先問問自己,是不是遇到順境的時候,才覺得好,遇到了逆境就排斥;換句話說,嘴巴雖然念佛,但內心裡的貪嗔癡,還時時刻刻在浮動,而你並沒有察覺;甚至對好的東西起執著,壞的東西卻排斥討厭,事實上,你沒有體會到什麼叫無量光、無量壽的甚深含義。

    【甚深含義】

    我(心宏法師)也真誠地供養各位:我自己也是凡夫的有情眾生,我在出家、在家的前後時段,也都吃過很多苦;但是遇到苦、跌倒了,我會勇敢地爬得起來,為什麼呢?我的座右銘,就是這句話:「一切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」。我發願我這輩子,一定要出輪迴,去西方極樂世界。遇到好的、壞的人事物,我都相信是阿彌陀佛變化出來,成就我的道業的。

    有人會說:這是心理學上的自我安慰,我必須說:「不!這是真的!」因為你不知道彌陀法身的甚深含義。所有諸佛的法身,都是盡虛空遍法界的,我們所有的念頭,與所有眾生的心,都在彌陀的一念心中;你不能體會,是因為你還沒有證悟到那個境界,所以稱:「南無清淨法身、毘盧遮那佛」。每位佛都能顯現清淨法身,你自己也具有清淨的法身,只是你缺乏真實的信、與真實的願。往往凡夫的嘴巴裡唸阿彌陀佛,但是遇到境界來時,大部份的凡夫,還不是先去擲筊、先去看八字。所以這樣的行為,表示出一個強烈的訊息:事實上,你覺得阿彌陀佛,似乎並不如一位算命師,是不是這樣呢?既然現在大家知道了,西方淨土的甚深含義,就要從內心深處與見解上,徹底地改變過來啊!

    【真實的心皈依】

    所以,佛教舉行正式的皈依儀式時,會念以下的誓詞:「自皈依佛,永不皈依外道天魔;自皈依法,永不皈依外道典籍;自皈依僧,永不皈依外道邪眾。」這不只是嘴巴裡講一講而已,當境界來時,要觀看自己的內心,是不是真的皈依佛法僧三寶;不論在病重、或者業力、或魔障現前時,你能作到置生死於度外,真正相信:佛的力量,一定大於魔。當然講到究竟的勝義諦處,佛與魔是不二的,先不講這麼深,大家現在的境界,也許還沒那麼高,也暫時不受用。但你心裡想:已將生死置於度外,對於內外的一切境界,我什麼都捨了;只相信阿彌陀佛西方三聖,那麼一刹那間,西方極樂世界,就現在你的面前,天樂鳴空、異香滿室,蓮池海會佛菩薩,放光加持你,那就恭禧你了!我為什麼有這麼大的信心呢?從兩方面得來的:「深入法義」,與從「精進實修」上得來的。

    ○【觀照力的重要】

    希望大家從今以後,碰到任何境界,都應該時常觀照:這些都是「阿彌陀佛變化所作」。這樣的觀照力,會常常訓練你的心,當碰到境界時,就不會都迷失在「我執妄想、虛妄分別」的痛苦中。假如,你一直在外在境界中打轉,其實錯了,境界是虛妄的、是無量法,你怎麼打轉,都是無法超越輪迴的範圍中。

    【一念之差】

    真正學佛的人,差別在那呢?碰到境界時,他是不管境界的;但是,反過來觀看自己的念頭、觀自己的內心;能清楚地觀照自己的心念,才能淨化你的心啊;否則你生生世世是很難出輪迴的。所以,真正念佛的人,希望大家真實地:「深入經論,才能發清淨的菩提心;一向專念繼續念,才能把念佛號的功夫提升。」第一下手處,要破除分別心。如何破除分心?即是常觀外面的一切好壞、善惡、是非、真假,通通都是:阿彌陀佛變化所作,來成就我的道業。這樣你的心,就不會老是責備別人,你就會要求自己更多與更深;慢慢的你就能做到,如印光大師所講的真理:「只看好樣子,不看壞樣子,看一切的人都是菩薩,只有我自己是凡夫」;印光大師,就是真實地修到這樣的境界:「一切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」。

    ○【結論】

    總結來說,在修行的過程中,對所瞋恨的人、事、物,應該反過來產生感恩心及慚愧心,漸漸地修行一定會有很大進步,這才是大乘佛法中,實踐忍辱波羅密的深義。眾生之所以受苦,大部份是因我執太深,見解不夠正確與圓滿,所以很容易被無量劫的煩惱,與惡習牽著走。學佛人應多學謙卑的心,聽聽別人從正法的角度上,所給的真誠的好建議。

    ~摘錄師父入菩薩行論MP 3,可由佛陀教育基金會下載,網址:http://www.budaedu.org.tw/C025/T0809

    *附圖為貢噶山阿彌陀佛唐卡*


    cron web_use_lo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