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,部分功能將無法呈現。

:::

教學課程 Courses

:::

專欄文章
  • 標題:「南傳北傳禪觀的心要」(一)The Central Essence of Theravada and Mahayana(One)
  • 公告日期:2009-07-14
  • 九住心、第七住最寂靜,如剛入大海水中(攝於馬祖海邊)

    講記的科判: 
       

    【甲一、前言(分四)
    乙一、佛陀三乘禪觀的異同:(分三)
              【丙一、南傳佛教的教法】
              【丙二、北傳佛教的教法】
              【丙三、藏傳(金剛乘)佛教的教法】
       【乙二、禪觀的心要的簡介(分三)】
    丙一、佛教歷史的發展
    【丙二、禪宗的心法傳承】
    【丙三、禪宗的演變】
    乙三、《金剛經》「第三品、大乘正宗分」:(分三)待續
    【丙一、淨果目標
    【丙二、淨緣∕方向
    丙三、淨因∕下手處
    【乙四、「修心」是一切修持法門的根本:(分四)待續
    丙一、一般心理意義的「心」
    【丙二、作為修行主體或關鍵的「心」
    丙三、屬於法性空寂、幻化不實的「心」
    【丙四、具有某種程度的如來藏意義的「清淨心」

    【甲二、禪定生起的因緣(分二)待續
       【乙一、白教、岡波巴大師云:(分四)待續
    【丙一、由上師、或諸佛菩薩加持而得定
    丙二、由緣起法而得定
    【丙三、由累積福德資糧而得定
    丙四、淨除業障而得定
       【二、生起強烈的信心、及歡喜心去學坐禪:(分四)待續
    丙一、種諸善根
    【丙二、廣修供養
    丙三、明瞭道次第
    【丙四、精進修持

    【甲三、大小乘禪觀的修法次第(分十):待續
    【乙一、四無量觀法 待續
    乙二、不淨觀 待續
    【乙三、白骨觀 待續
    乙四、是觀佛三味 待續
    乙五、生身觀  待續
    乙六、法身觀  待續
    【乙七、十方諸佛觀 待續
    乙八、無量壽佛觀(又叫觀阿彌陀佛觀)待續
    乙九、諸法實相觀  待續
    乙十、法華三味觀  待續

    【甲四、總結:待續
     

    講記的內容:
    甲一、前言分四
    諸位法師、諸位蓮友:大家晚安!
     
    首先謝謝新加坡「法鼓山圖書館」邀請我來介紹「南北禪觀的心要」。我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為大家介紹禪觀,今天所要介紹的主題,請各位先看講義的封面: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《思惟略要法》。我個人多年來學習大乘佛法,也好樂淨土法門,也學習南北傳的教義。很多人以為我只念阿彌陀佛,當然我念「阿彌陀佛」,可是我也自己修「止觀」。
     
    所以應該是說,這麼多年來,我首次在公開場合演講「止觀」的主題。因此, 我非常的用心, 準備了很久,講義有幾十頁,我也準備了很多幻燈片、與大家分享。我知道很多蓮友,尤其是法鼓山的信徒,在聖嚴師父的引導下,在禪觀上都勇猛精進。所以,我很感謝今天有這個因緣,來跟大家介紹南傳北傳的禪觀。
     
    主題介紹:請看講義封面第一頁,英文打的「The Central Essence of Theravada and Mahayana Meditation & Insight」,「 Theravada」是指南傳佛教或翻(翻譯)成上部座佛教,Mahayana是指北傳佛教或大乘佛法。另外,現在大家都知道,全世界有南傳、北傳、藏傳(稱為金剛乘)(英Vajrayana Buddhism )。藏傳佛教也有很詳細的止觀系列,這次我也會提一點,但我沒辦法為各位做詳細介紹。也因為各位是老參,也是常年學習禪法的同修,所以內容會比大型演講更深一點, 來說明我們的心「根、塵、識」,在面對境界時,怎麼修止觀。所以請大家把心靜下來注意聽。 演講時間從七點卅分到九點卅分,基本上先講到九點,共一個半小時,接下來半小時有問題的可舉手問, 問題最好先寫在紙條上,有些問題我會立刻回答,有些問題在後面的講座會講到,所以希望大家耐心的用心聽。
     
    在這裏講「Meditation& Insight當我們講「Meditation」時事實上只有止我們用英文「Meditation」並不完整應該是「Meditation& InsightInsight」就是指「Vispayana」是指「止」跟「觀」。在不同的經論裏,就有不同的辯論。比方說在南傳、巴利三藏的《清淨道論》,或大乘的《瑜珈師地論》或《大智度論》,《菩提道次第廣論》,裏面都會有同樣辯論的問題: 先修止,還是先修觀?或是先修觀,才修止?還是止、觀是不是可以同時修?這個問題非常好,對一般根性的人來說,大部份是先修止,然後修觀。
     
    因為我們凡夫心,是非常散亂的。凡夫心分兩類:一個是散亂,一個是昏沈。舉個例子來說:當你早上起來,不管你在家或出家,你早上刷牙,你照鏡子,你有沒有想過,你看清楚你這時候的念頭是什麼?所以修止觀,修禪法,第一個要訓練你當下的念頭,是什麼?在禪堂裏,法師常會告訴你,眼觀鼻,鼻觀心。你在參加短期出家、或是在僧團裏修禪法時,要是你念頭一跑掉,香燈師就會拿香板打過去。為什麼?因為你忘失了正念。所以修禪法或修止觀,第一個主要訓練是常常要靜下來想: 我現在的念頭是什麼?或者是看著自己的念頭,它有很多方法,所以在這裡講「Strategy」表示有很多、 很多的方法。早上起來,我們去工作:可能很不幸的被老闆罵了一頓,「today is a bad day」,所以你的心就起伏了;待會兒吃飯時,講了很多話,也無意中造了很多口業;下午很熱,就進入睡眠三昧;回到家要照顧自己的小孩, 或做自己的家事累了一天。
     
    寂天菩薩在《入菩薩行論》中嘲笑: 沒有菩提心的人 (指在家居士),工作耗掉了體力,晚上又碰到了老婆,老公已經耗盡精力,就躺平在那裡了。想看看!我們的生命是不是也如此呢?
     
    (詳細內容,請下載附件檔案!)

    • 附件檔案: Meditation0714 Adobe PDF
    • 參考連結:
    • 張貼人:sba
    • 最後修改時間:2009-07-28 AM 4:44

    cron web_use_log